上回筆者已經簡單分析了國內電子支付市場的戰況,這次我們要來特別看看其中勝利者與失敗者的故事,以歸納出未來市場的發展方向。
主要趨勢
收單行主場優勢,得通路者得天下
首先需要釐清的是,目前大多數電子支付手段,都涉及金融卡或信用卡的綁定,而不論電子支付或第三方支付業者提供的錢包,幾乎都要仰賴店家端的收單行,提供可供刷讀二維碼的應用程式、或可做手機NFC與HCE感應的機台。
因此,對於兼營電子支付的銀行來說,收單市占率高意味著大量的現成通路,不論推自家的手機信用卡(如:市佔率與知名度皆極高的玉山Wallet)、串接其他支付業者(如:遠銀的整合平台)、推行電子之付聯名卡(如:與歐付寶合作的兆豐銀行聯名卡),都較容易在短時間內營造出完整的線下支付場景。在此面向上最具代表性的,是收單領域的佼佼者-中信銀。
中信在2015年藉由與凌羣電腦合作,成為首波採用mPOS(Mobile Point of Sale)行動收單系統的銀行,使傳統收單作業程式化、能在手機與平板上運行,成本大幅降低至原收單機台的10%以下,加上mPOS稍早已通過大陸銀聯認證,使中信得以快速拓展收單合作通路、轉眼即搶下收單機構市佔率第一的寶座,也成為當時中信在行動支付領域被高度看好的原因。爾後,玉山、台新、一銀等同業亦紛紛開始採用mPOS拓點,與電子支付通路戰線並進。
因此,對於兼營電子支付的銀行來說,收單市占率高意味著大量的現成通路,不論推自家的手機信用卡(如:市佔率與知名度皆極高的玉山Wallet)、串接其他支付業者(如:遠銀的整合平台)、推行電子之付聯名卡(如:與歐付寶合作的兆豐銀行聯名卡),都較容易在短時間內營造出完整的線下支付場景。在此面向上最具代表性的,是收單領域的佼佼者-中信銀。
中信在2015年藉由與凌羣電腦合作,成為首波採用mPOS(Mobile Point of Sale)行動收單系統的銀行,使傳統收單作業程式化、能在手機與平板上運行,成本大幅降低至原收單機台的10%以下,加上mPOS稍早已通過大陸銀聯認證,使中信得以快速拓展收單合作通路、轉眼即搶下收單機構市佔率第一的寶座,也成為當時中信在行動支付領域被高度看好的原因。爾後,玉山、台新、一銀等同業亦紛紛開始採用mPOS拓點,與電子支付通路戰線並進。
流量與存量之爭,兩個戰場參賽者各自較勁
不論是哪種支付,業者最終目的是要賺錢的,但如何賺則取決於競爭策略。
支付業者的收入,主要來自:支付流量的手續費、錢包存量的利息、及可能的通路端年費與裝設費。
對兼營電子支付的金融機構來說,若有前項的主場優勢存在,在流量方面多屬天生的強勢,只要操作介面(UI)符合直覺、串接的支付場景夠多且具代表性、加上適當的紅利回饋作為誘因,就能有一定的佔有率。因此,目前居於市場前緣的玉山、台新、與元大皆選擇直接轉付(無存量)模式,以高流量為衍生的手續費收入為利基所在。
支付業者的收入,主要來自:支付流量的手續費、錢包存量的利息、及可能的通路端年費與裝設費。
對兼營電子支付的金融機構來說,若有前項的主場優勢存在,在流量方面多屬天生的強勢,只要操作介面(UI)符合直覺、串接的支付場景夠多且具代表性、加上適當的紅利回饋作為誘因,就能有一定的佔有率。因此,目前居於市場前緣的玉山、台新、與元大皆選擇直接轉付(無存量)模式,以高流量為衍生的手續費收入為利基所在。
與之相對的,專營電子支付的機構及第三方支付業者,則更傾向增加存量,憑藉其較銀行兼營者較清新的市場形象、更高的行銷資金(銀彈)運用彈性(如:歐付寶於年初聲稱的30億預算),擴大個人用戶基數後,再藉由好友互轉、儲值獎勵等方式盡量設法使用戶將錢留在電子錢包裡。網拍平台方面,手段則包含:變向要求以支付帳戶餘額付平台手續費(如:露天拍賣)、鼓勵以餘額直接再消費(如:蝦皮拍賣)、增加領出至銀行帳戶成本等,但最終目的相同。這個方向的極致例子之一,就是讓使用者的暫存資金能直接做金融投資的餘額寶、及今年9月上線、號稱保證1.2%~1.8%利息,隨後被請金管會請去喝咖啡的街口託付。
轉移戰線,電子商務之役兵燹再起
整合支付場景、營造生態系、打造大平台,這三者都是聽一遍有道理、聽兩遍還可以、第三遍讓人質疑發話者是否純粹輸不起的東西。
別誤會,它們概念上都沒有錯,但實務上能做到並且從中獲益的,只會是很早就理解並有實力拉到夠多、夠有代表性合作通路的人-就電子支付來說,行動信用卡之冠Apple Pay、支付串接王者玉山、通路質量並重的街口,是比較適當的例子。
想在這個市場混下去,業者必須認清事實-很少消費者會願意同時保有3個以上的電子支付工具,不管平台生態系或場景整合,勝利者的座位就那麼幾個。
但,這樣就結束了嗎?
線下的或許快告一段落,但線上的戰場號角才剛吹響。
現行支付領域的流量冠軍-玉山,就是很早就盯上了線上市場,完成與支付寶與財付通的對接後,直接拿下臺灣6成跨境網購市場的半壁江山,並把陸客線下消費一併納入掌中。今年下半街口及Line Pay等專營系霸主也積極將版圖往線上推,可以預期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別誤會,它們概念上都沒有錯,但實務上能做到並且從中獲益的,只會是很早就理解並有實力拉到夠多、夠有代表性合作通路的人-就電子支付來說,行動信用卡之冠Apple Pay、支付串接王者玉山、通路質量並重的街口,是比較適當的例子。
想在這個市場混下去,業者必須認清事實-很少消費者會願意同時保有3個以上的電子支付工具,不管平台生態系或場景整合,勝利者的座位就那麼幾個。
但,這樣就結束了嗎?
線下的或許快告一段落,但線上的戰場號角才剛吹響。
現行支付領域的流量冠軍-玉山,就是很早就盯上了線上市場,完成與支付寶與財付通的對接後,直接拿下臺灣6成跨境網購市場的半壁江山,並把陸客線下消費一併納入掌中。今年下半街口及Line Pay等專營系霸主也積極將版圖往線上推,可以預期一場大戰在所難免。
不只消費,個人及小型商號收款與服務市場富潛力
電子支付,其實應該說成收付,而收的那端需求其實不比付的少。
線下打通路戰,店家就是這麼多,不管收單或串接電子錢包,各家業者除了各憑本事,論回饋、套關係,就是賭看看哪家店的工讀生最能忍受客人的各種花式支付。
於是,業者開始把目光轉向尋求網路行銷效益、希望形塑獨特消費體驗、而以往不獲IT商垂青的小商鋪與個人。串金流、幫收款只是基本款,更重要的是緊接著的個性化平台、電子禮券、會員儲值、客製化回饋、乃至供應鏈相關需求。
對於本身有相當IT能力的支付業者而言,這類功能不會花費太多功夫,卻有增加附加價值、扶植未來通路、促進品牌形象的功用,故對商號端的業務也成為電子支付的一個重要戰場。今年11月份,智慧餐飲科技公司 (icheif)配合凱基銀行,與街口、LINE Pay、支付寶、悠遊卡、信用卡、富邦 LuckyPAY等支付業者合作拓展小型餐飲商號、進一步將初始機台建置成本降低至0,是為此類策略的例證。
線下打通路戰,店家就是這麼多,不管收單或串接電子錢包,各家業者除了各憑本事,論回饋、套關係,就是賭看看哪家店的工讀生最能忍受客人的各種花式支付。
於是,業者開始把目光轉向尋求網路行銷效益、希望形塑獨特消費體驗、而以往不獲IT商垂青的小商鋪與個人。串金流、幫收款只是基本款,更重要的是緊接著的個性化平台、電子禮券、會員儲值、客製化回饋、乃至供應鏈相關需求。
對於本身有相當IT能力的支付業者而言,這類功能不會花費太多功夫,卻有增加附加價值、扶植未來通路、促進品牌形象的功用,故對商號端的業務也成為電子支付的一個重要戰場。今年11月份,智慧餐飲科技公司 (icheif)配合凱基銀行,與街口、LINE Pay、支付寶、悠遊卡、信用卡、富邦 LuckyPAY等支付業者合作拓展小型餐飲商號、進一步將初始機台建置成本降低至0,是為此類策略的例證。
策略分析: 各電子支付業者的算盤
再來,讓我們看看市場上一些有趣的實例,以了解各家機構選擇的方針、其困境或優勢之所在:
遠東銀行:大平台愛好者,可惜通路太侷限
策略建立在自身的收單角色上,主導在合作通路(商家)處設置接受支付用的終端機或程式,並提供整合平台,串接其他電子支付及第三方支付工具,而自身銀行品牌的支付工具遠銀直接付則直接整合進平台中。遠銀主推的FE跨界行動應用平台,主要串接支付寶、遠傳friDay錢包、及遠銀直接付,合作通路主要涵蓋遠東集團消費零售業的關係企業,包含遠東百貨、city’super、巨城購物中心、The
Mall遠企購物中心、愛買量販店等,並將HAPPY GO卡點數累計與兌換、電子優惠券兌換、停車折抵等服務串接,以圖將日常支付場景串接、增進消費者體驗。
從實績來看,9月份單月代收付流量1,658萬元、相較同年4月成長19.8%,用戶基數則成長2家,共計41家合作業者。與同集團旗下的遠百業績比較,可以發現代收付流量與百貨月營收高度相關(約佔其0.4%~0.6%)、且波動度更大,可推知客流量除直接專櫃購物外,在停車、飲食等方面的支出可帶來相當的外溢效果。
然而,由於百貨業業績囿於網購傾向強化、所得成長遲緩等因素,表現多較去年同期有2~7%不等的衰退,即便主打整合支付場景,若將版圖全部侷限在集團所屬通路,想脫出重圍恐怕有難度。
然而,由於百貨業業績囿於網購傾向強化、所得成長遲緩等因素,表現多較去年同期有2~7%不等的衰退,即便主打整合支付場景,若將版圖全部侷限在集團所屬通路,想脫出重圍恐怕有難度。
歐付寶:人海戰術與場景整合仍難顯優勢,戰線移往B2B端
歐買尬集團旗下的歐付寶,憑藉著先行者優勢,在兼營之金融機購普遍加入電子支付市場前即已累計了大量用戶基數。今年4月至9月間,歐付寶的用戶數僅成長了4.2%、來到76萬人,首度被玉山所超越,但因人均月流量貢獻在代收付流量由$85.4成長至$93.2,其代收付金流實現了13.7%的成長,來到7,086萬。
歐付寶目前採用控股公司型態,下轄兩個獨立的個體-著重B2C銷售及C2C收付款之歐付寶、及著重B2B業務的綠界科技。
綠界科技係發展較早的專營第三方支付與電子化代收付業者,其收單作業服務平台客戶涵蓋中信、聯合信用卡中心(NCCC)、玉山、花旗、台新、華南等,並提供四大超商代收代碼繳費服務。
過往歐付寶聚焦在消費者對商家的線下小額支付,近期也開始藉重綠界的B2B經驗,開展ECPay收銀台開拓線上銷售第三方支付業務、及針對其他電子支付業者與銀行,協助建置自有品牌電子支付系統、行動支付APP服務、電子禮(票)券、會員儲值與管理、雲端電子發票系統等業務。
整體來看,歐付寶目前保有高識別度、高用戶基數、高小型通路普及度等優勢,並嘗試通過整合停車、繳費、稅款等功能來使支付場景更健全,然而目前仍以補貼戰為主要策略、UI設計上已偏離簡潔易用的初衷、合作店家雖多而代表性通路貧乏、加以對接支付寶、財付通以發展網購付款的算盤難以實行(註),B2C端業務短期內要獲利仍有難度、而B2B端業務則會是今後歐付寶集團的主要看點。
(註)疑似因歐付寶商標「allpay歐付寶」及「allpay All付寶」有與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商標「Alipay支付寶」混淆之嫌,雙方涉入商標訴訟,歐付寶並於2017年4月計畫撤銷其原有商標,改為現在的「O’Pay
歐付寶」商標。
玉山銀行:電子支付界霸王,但環境因素影響勢不可免
不論就經收的流量或客戶基數皆暫居鰲首的玉山,其主要利基在於完善的線上與線下支付場景布局:線上購物方面對接阿里集團的支付寶、微信集團的與財金通、國內主要網購平台露天的支付連、Yahoo的輕鬆付、及蝦皮的第三方支付;線下方面,除支援Pi拍錢包等第三方支付業者拓展合作通路、設置收單設施並發行聯名卡外,也與Apple、Garmin等移動裝置支付業者合作,間接提升自身信用卡的市占率。
歸因於其合作通路與個人消費者雙管齊下的策略,截至9月底,玉山的用戶基數成長了22.2%、來到79.5萬人,總交易金額則呈現微幅下滑狀況,減少了2,340萬、單一用戶消費額由2,091元減少至1,681元。考量到玉山的業務主力,此趨勢可能為雙十一國內網購消費者遞延購買時間、行動網購趨勢下購物頻率提升而單筆金額下降、及外客來台觀光人數與人均消費額下降有關,但預期在11月至隔年1月的行業旺季表現將有回彈。
就未來發展前景來看,國內電子購物及郵購業去年仍維持4.8%的成長率、且支付方式仍以信用卡線上刷卡為主(63%)、貨到付現居次(27%)、金融卡與電子錢包僅7.5%,未來電子支付渠道還有長足發展空間。
必須注意的是,目前台灣對跨境購物的稅務待遇惡化,自去年下半年起對頻繁進口案件(半年內6次、1個月內2次)逕行課稅(無豁免門檻)、今年起豁免門檻由年度3,000台幣下調至2,000,今年10月並研擬取消進口低價免稅限額的可行性,雖暫未施行,但預期將使拆單情況更普遍,對訂單數與客戶基數有正面貢獻、但總金額成長率仍待觀察。
(補述:由於國內情勢改變,陸客來台觀光人數的衰減情況可能緩解甚至恢復成長,對玉山的支付業務有正面效果)
歸因於其合作通路與個人消費者雙管齊下的策略,截至9月底,玉山的用戶基數成長了22.2%、來到79.5萬人,總交易金額則呈現微幅下滑狀況,減少了2,340萬、單一用戶消費額由2,091元減少至1,681元。考量到玉山的業務主力,此趨勢可能為雙十一國內網購消費者遞延購買時間、行動網購趨勢下購物頻率提升而單筆金額下降、及外客來台觀光人數與人均消費額下降有關,但預期在11月至隔年1月的行業旺季表現將有回彈。
就未來發展前景來看,國內電子購物及郵購業去年仍維持4.8%的成長率、且支付方式仍以信用卡線上刷卡為主(63%)、貨到付現居次(27%)、金融卡與電子錢包僅7.5%,未來電子支付渠道還有長足發展空間。
必須注意的是,目前台灣對跨境購物的稅務待遇惡化,自去年下半年起對頻繁進口案件(半年內6次、1個月內2次)逕行課稅(無豁免門檻)、今年起豁免門檻由年度3,000台幣下調至2,000,今年10月並研擬取消進口低價免稅限額的可行性,雖暫未施行,但預期將使拆單情況更普遍,對訂單數與客戶基數有正面貢獻、但總金額成長率仍待觀察。
(補述:由於國內情勢改變,陸客來台觀光人數的衰減情況可能緩解甚至恢復成長,對玉山的支付業務有正面效果)
中信銀行:先行者優勢已失,但根基依舊雄厚
在取向上,中信電子支付相關服務的個人色彩較重、線下通路佈點尚顯不足,加以線上支付領域發展較晚、初期UI頗受詬病(註),造成其用戶基數與交易流量表現較不亮眼。相較4月,其9月份的用戶基數成長5.2%,來到30.1萬人,但每用戶月均交易額僅78.5元新台幣、相較4月的88.5元衰退,使整體代收付金額減少6.6%,流量約每月2,363萬。
中信目前在電子支付市場中的優勢,主要建立在其當初利用MPOS設備建立起的、在信用卡收單市場的地位,及民營商銀同業中最大的網銀及行動銀行用戶基數(640萬)上,為其後發展行動信用卡業務、串接其他第三方支付、電子支付,拓展通路客戶鋪了前路。推出Line Pay聯名卡、串接各種手機信用卡只是一個開始,未來仍有可圖。
中信目前在電子支付市場中的優勢,主要建立在其當初利用MPOS設備建立起的、在信用卡收單市場的地位,及民營商銀同業中最大的網銀及行動銀行用戶基數(640萬)上,為其後發展行動信用卡業務、串接其他第三方支付、電子支付,拓展通路客戶鋪了前路。推出Line Pay聯名卡、串接各種手機信用卡只是一個開始,未來仍有可圖。
(註)今年初中信的行動銀行App大改版後增添指紋、圖形等登入認證方式,並將儲蓄、投資、支付、互轉拆帳等功能加以整合、支援語音指令,評價已大幅扭轉,惟4月仍有連線偏慢、伺服器容易過載等問題,顯示其IT基礎建設仍有進步空間。
街口支付:專營支付之王,但地位恐受挑戰
在2015年第三方支付市場還處於混沌不明的狀態時悄悄起步,在過去兩年間通過總計近3億新臺幣的銀彈,快速將線下各領域的代表性品牌收入版圖,即便在Line Pay加入後仍暫居專營電子支付業者的首位、通路逾70,000家,單月交易量市佔達77%、即便採保守估計其營收市占率也達75~90%。
面對銀行兼營電子支付業者的流量優勢,街口在線下方面除繼續增加與品牌專櫃的合作外,也與歐付寶不約而同的將觸手伸向每年規模達3,000億、目前主要由官營台灣Pay所佔有的小規模商家市場。線上通路方面,複製其線下的模式,街口首波引入了代表性品牌如MOMO、 生活市集、金石堂、東京著衣、活動咖等,惟目前僅可用連結帳戶方式支付,尚不支援連結信用卡支付。
就規模與代表性而言,街口的地位無庸置疑,但面對Line Pay的挑戰,預期未來的付現淨虧損仍達5億之譜,在電子支付市場充分整合、剩餘大廠劃分出勢力範圍前,想獲利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面對銀行兼營電子支付業者的流量優勢,街口在線下方面除繼續增加與品牌專櫃的合作外,也與歐付寶不約而同的將觸手伸向每年規模達3,000億、目前主要由官營台灣Pay所佔有的小規模商家市場。線上通路方面,複製其線下的模式,街口首波引入了代表性品牌如MOMO、 生活市集、金石堂、東京著衣、活動咖等,惟目前僅可用連結帳戶方式支付,尚不支援連結信用卡支付。
就規模與代表性而言,街口的地位無庸置疑,但面對Line Pay的挑戰,預期未來的付現淨虧損仍達5億之譜,在電子支付市場充分整合、剩餘大廠劃分出勢力範圍前,想獲利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Line Pay:挾通訊軟體用戶基數,布局迅速
雖然在台落地已滿三年(自2015年8月起算),但Line Pay初期僅是採用類似手機信用卡模式,自去年起陸續擴大合作銀行、入股領有電子支付執照的一卡通,納入金融(簽帳)卡、儲值卡、存款帳戶連結後,才真正聲名大噪。
除了降低參與門檻、將尚無收入之低年齡用戶群納入目標客群外,通過引入發紅包等社群轉帳功能、儲值優惠、及快速拓展合作通路,Line Pay在首月儲值流量即達到2.8億之譜,遠超過此前市場儲值冠軍街口的1.8億,而大量的儲值金衍生利息也為Line Pay帶來穩固的收入基礎。
在發展策略方面,近一年來Line Pay採用實體與網路通路併進的模式,以納入各業別的代表性店家為首要目標,憑藉其品牌之高知名度及達1,900萬以上的用戶基數,快速將四大超商、以王品及鼎王集團為代表的餐飲集團、米克夏等知名連鎖手搖飲料店、喜來登及萬豪集團等旅館飯店、東森購物與Momo等電子商務平台、及威秀等電影娛樂業者納入合作通路,在線下支付場景完備性上甚至超過街口-以通路數而言,Line Pay比街口多了20,000個以上的支付據點。
目前Line Pay單月支付流量雖僅800萬,但高達5.57億的用戶間互轉量證實了其用戶社群的活躍性,在支付場景搭構健全的情況下,其倍數成長的潛能不容小覷。作為專營電子支付業者的王者,街口在代表性連鎖通路、網路購物、乃至校園等支付通路皆與Line Pay有過遭遇戰,雖可說是互有勝負,但街口在基數成長上的先天劣勢恐怕是個隱憂。
除了降低參與門檻、將尚無收入之低年齡用戶群納入目標客群外,通過引入發紅包等社群轉帳功能、儲值優惠、及快速拓展合作通路,Line Pay在首月儲值流量即達到2.8億之譜,遠超過此前市場儲值冠軍街口的1.8億,而大量的儲值金衍生利息也為Line Pay帶來穩固的收入基礎。
在發展策略方面,近一年來Line Pay採用實體與網路通路併進的模式,以納入各業別的代表性店家為首要目標,憑藉其品牌之高知名度及達1,900萬以上的用戶基數,快速將四大超商、以王品及鼎王集團為代表的餐飲集團、米克夏等知名連鎖手搖飲料店、喜來登及萬豪集團等旅館飯店、東森購物與Momo等電子商務平台、及威秀等電影娛樂業者納入合作通路,在線下支付場景完備性上甚至超過街口-以通路數而言,Line Pay比街口多了20,000個以上的支付據點。
目前Line Pay單月支付流量雖僅800萬,但高達5.57億的用戶間互轉量證實了其用戶社群的活躍性,在支付場景搭構健全的情況下,其倍數成長的潛能不容小覷。作為專營電子支付業者的王者,街口在代表性連鎖通路、網路購物、乃至校園等支付通路皆與Line Pay有過遭遇戰,雖可說是互有勝負,但街口在基數成長上的先天劣勢恐怕是個隱憂。
雙方的下一個戰場,在行動支付觸角鮮少觸及的小型店家。
由12月初的統計數據來看,目前街口已在北部的小店展開布局、挑戰原壟斷者-有官方背景的台灣Pay,而同市場中亦有歐付寶、Pi錢包身影,一同搶占這個年交易額3,000億以上的市場。
作為回應,LINE在其今年的開發者大會上發表用僅使用電池與無線網路的LINE Pay Terminal,完全不通過傳統POS機、甚至省去仰賴手機或平板運作的mPOS,瞄準幾完全不具現金外收款經驗的店家,惟在日本首波適用時月租費訂價為1500 日幣(稅前)、手續費 2.45%,年費換算臺幣約5,400元在各類收款方案中收費仍偏高(如:凱基mPOS行動刷卡機年租金為4,000、手續費2.6%),但考量台灣版可能結合NFC功能簡化支付手續、Line社群行銷力量強大,相信對小店家而言仍具吸引力。
作為回應,LINE在其今年的開發者大會上發表用僅使用電池與無線網路的LINE Pay Terminal,完全不通過傳統POS機、甚至省去仰賴手機或平板運作的mPOS,瞄準幾完全不具現金外收款經驗的店家,惟在日本首波適用時月租費訂價為1500 日幣(稅前)、手續費 2.45%,年費換算臺幣約5,400元在各類收款方案中收費仍偏高(如:凱基mPOS行動刷卡機年租金為4,000、手續費2.6%),但考量台灣版可能結合NFC功能簡化支付手續、Line社群行銷力量強大,相信對小店家而言仍具吸引力。
結語:電子支付同業仍將激烈競爭、而市場擴展潛力仍大
基於上述的分析,預期未來兩年間電子支付業者-尤其是專營電子支付者間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由於回饋(補貼)策略仍盛行,直到各策略方向出現2~3家獨佔性存活者為止,專營型電子支付及第三方支付業者恐怕很難有獲利。最後,由於電子支付市場整體規模相較轉帳仍顯微小,轉帳金額主要組成之企業對企業(B2B)型支付業務鮮有支付業者涉足(目前僅歐付寶有重點拓展此市場的意圖),或許是未來電子支付市場擴展的方向之一。
留言
張貼留言